毛主席的一生波澜壮阔,在不同的年代里,他会遇到不同的对手。
毛主席的对手有强有弱,可不管是谁,都没能从毛主席手中占到便宜。
在红军时期,张国焘、王明、博古,均妄图获取中央领导权。然而,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正确无误且深孚众望,所以他们最终都无法取代毛主席。
在八路军的那个时期,日本妄图鲸吞中国。当时的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,在世界潮流中也大大落后,是个农业国家。不过毛主席却能够领导抗战长达八年,最终把日本侵略者赶回了老家。
解放战争时期,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党,从纸面上看实力颇为强大,然而最终还是被我党打得毫无还手之力。
新中国成立之后,英国的“紫石英”号军舰遭到轰炸,被揍得毫无还手之力。在朝鲜战场上,美国的麦克阿瑟妄图“饮马鸭绿江”,最终失败,后续的艾森豪威尔、李奇微接力作战也都惨遭失败。印度的尼赫鲁被打得开始怀疑人生,后来一直郁郁寡欢直至去世,印度的工业化进程也随之中断。
在毛主席的战略视野中,唯有苏联的斯大林能够被视作最为强劲的战略性对手。
在爆发初期,6月9日的时候我们召开了中共七届三中全会,做出决议要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;6月24日时我们还制定了让150万军队复员去参与大生产的方案。
谁能想到?在苏联和朝鲜秘密协商的情况下,根本没有通知我国知晓,朝鲜就在我国制定军队复员方案的次日,即6月25日,冲动地对韩国发动了进攻。
出兵还是不出兵?这是个十分艰难的抉择。
在战略方面,苏联的斯大林打算把我国卷入朝鲜战争。他期望借助我国与朝鲜的力量,于东方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形成牵制,进而在西线抵御北约东扩,稳固苏联超级强国的地位。
在我国的战略层面,面临的也是艰难抉择,一旦出兵,就会存在两个影响战略的问题:
第一个是经济方面的问题。当时我国才刚刚打算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,并且还计划进行大规模裁军,结果却突然要举全国之力去支援朝鲜,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。
其次是台湾问题,我们收复台湾的进程被逼迫着向后延迟。
“打得一拳开,免得百拳来”,于是我们毅然决定进行抗美援朝,而且最终赢得了胜利。
斯大林达成了他的战略目的,美国带领的联合国军在朝鲜投入了大量战争资源,致使其在西线扩张时力量匮乏,最终停止了进一步东扩,苏联也得以保住超级强国的地位。
我国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,众多英雄儿女英勇牺牲,经济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,并且至今还遗留着棘手的台湾问题。不过,从长远的角度看,我国实实在在是赢家。
国际政治讲究实力,而实力往往靠战争彰显,这场战争使我国政治地位迅速提升。实际上,从明清时期起,每逢援助朝鲜,战争的胜负必然产生长远的政治影响。明朝援朝获胜后,朝鲜多年来一直忠心为附属国;清末援朝失败后,国家命运从此一落千丈,大国地位遭受严重冲击,国际话语权也丧失了。
朝鲜战争获胜之后,我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地位获得了承认。在接下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,苏联真的如同我们的亲兄弟一般,遇到事情都会跟我们商议。而且,更为关键的是,自清朝起就丧失的大国地位得以重新恢复,中国起码在周边区域说话又有了分量。在朝鲜战争以前,我军不断给美国划定红线,明确告知其不得越过三八线,然而美军完全不当回事儿,依旧我行我素,因为我们的强大并没有被美军所重视。
自我军在朝鲜战场上展露锋芒之后,美军行事就得谨慎几分了。美军于越南作战期间,我方直接为美军划定了一条红线——北纬17度。这一回,美军再也不敢无视这条红线了,始终未曾越过北纬17度,毕竟我们凭借实战彰显出了自身的强大实力。
